网上有关“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烽火中建立起来的。经过50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科研、生产、教育、经营紧密结合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高科技产业之一。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航空工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苏联曾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提供技术援助。1954年7月,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紧接着,1956年又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1957-1958 年,制成多用途运输机-运5和自行设计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9年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又试飞成功。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以及走向自行设计,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到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一五”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期间航空工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全党重视经济工作,重视航空工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重点保证,这是航空工业能够飞跃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订了从修理发展到制造的正确方针和积极稳妥的计划,使航空工业从小到大,迅速壮大。第三,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积极争取苏联的技术援助和专家的具体指导,卓有成效地提高航空工业发展的起点。第四,充分发挥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正因为这样,航空工业在“一五”写下 了灿烂的篇章。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航空工业虽然有所前进,但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高指标、大计划,大搞快速试制、快速施工,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一年生产、建设,三年返修、加固”,再加上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航空工业发展遭到了严重挫折。从1961年到1965年,航空工业坚决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努力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切实整顿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缩短基本建设和型号研制战线,生产逐步恢复, 新飞机陆续定型投产,原材料和配套产品做到了立足于国内,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科研设计试验条件。全行业重新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面貌。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又使航空工业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大破坏。 林彪反革命集团直接插手航空工业,瞎指挥,打乱仗,大铺摊子,乱上型号,搞乱了质量管理,严重破坏科研与生产秩序,使航空工业蒙受巨大损失。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扫清了航空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在此后的两年中,航空工业的形势开始好转。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航空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行业认真消除“左”的错误影响,全面开始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树立了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指导思想;实行了科研先行、质量第一、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方针;进一步提出了产品“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目标;明确了通过“四个转变”,实现“三个突破”的任务,即由单一军品结构转向军民结合的生产结构,由仿制过渡到自行研制,产品由供应国内转为内供外销结合,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为同时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在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在发展民品上有所突破,在扩大出口上有所突破。十几年来,航空工业完成了 “更新一代、研制一代”的目标,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大大加快,“青黄不接”的状况明显改变;民用飞机得到了发展,民品生产大幅度增长,外贸出口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化,最早是航空工业局(先后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来依次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1997年成立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做出重大改革,航空工业总公司分为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从而揭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新一页。中航一集团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7家,科研院所31个,从事航空外贸、IT、科研开发、物资供销等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0个,从业人员共24万人,资产总额744亿元。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中航二集团拥有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共81个,包括持股50%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等,员工21万人,注册资本126亿元,资产总额315亿元。研制生产的航空产品包括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通用航空器的数量保持上升趋势
中国通用航空器的数量自2014年以来始终保持上升的趋势,机队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8月,中国内地在运营的通用航空器数量达2930架,相比于2019年底增长154架,相比与2014年的1505架几乎翻了一倍。机队规模的增速在2017年达到顶峰,并在之后的年份逐步回落。
涡桨和活塞固定翼飞机占比份额达50%
机队构成方面,涡桨和活塞固定翼飞机占到了2930架总数的50%。其中活塞固定翼飞机主要应用于飞行培训,而涡桨固定翼飞机凭借更强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农林作业、通勤运输、航拍航摄等领域。
直升机占到了机队总数的37%,主要应用于海上石油服务、空中巡查、农林植保、空中游览、电力巡线等领域。代表着高端出行的公务机则占到了机队总数的11%,尽管数量上占比不大,但由于飞机平均单价较高,从机队价值上来看同样不容忽视。
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增速明显放缓
中国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的增长态势与机队增长基本保持一致。截至2020年8月,中国现有实际运营中的通航企业443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相比2019年底增长仅17家。2018年为历年中增速最快的一年,相比上一年增加100家,增幅达37%。
但在随后的2019年和2020年,增速明显放缓,侧面反映出现有市场需求接近饱和,市场竞争加剧,制约通用航空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仍然存在。
生产自主研发机型的厂商数量占比过半
中国尽管拥有这巨大的通用飞机市场潜力,但是在通用飞机制造方面起步晚、底子薄,在过去长期以来始终在努力追赶国外先进水平。截至2020年6月,中国国内已有32家通用航空器飞机制造商取得了中国生产许可证(PC)。其中生产自主研发机型的厂商数量占到了56%,直接引进或者收购的厂商占到了44%。
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自主研发的机型较多,但除了中航工业的“运”系列以及个别机型外,国内自主研发的机型大多为超轻型运动飞机,不适用于传统的通航作业,国内航空运动的市场也没有完全打开,因此市场占有率也很低。
通用航空飞行作业小时总体呈增长趋势 执照培训占比过半
通用航空飞行作业小时方面,2019年相比上年增长14%,首次突破一百万小时大关。而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关系,第一季度通用航空作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随着第二季度疫情得到基本控制,通航飞行作业基本恢复正常,并在三季度实现了对上年同期水平的反超。预计2020年全年飞行小时数较2019年会稍有回落,但仍将高于2018年的水平。
2019年,各通用航空飞行作业类型中,执照培训依旧占到了55%半数以上,其次依次为工业、农业、消费、交通运输和应急等。在当前工业和农业领域无人机有着逐步取代传统固定翼和直升机的趋势,但在通航消费(空中游览、跳伞飞行和个人娱乐飞行)、交通运输(包机和短途运输)和应急领域,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停止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急剧上升
从中国民航局发布的《通用和小型运输运行概况》报告中提供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和2020年的暂停或终止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均远超之前的年份,而2020年前8个月停止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已超过2019年全年的数量。
2019年和2020年停止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主要为91部运营企业,其中又以直升机运营企业占大多数。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仍然未得到完全释放,市场竞争加剧,从而导致淘汰率的加大,而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也给企业带来了运营和资金层面的双重挑战。
同时,公务机业务的发展由于国内国际金融政治风险加剧而表现出疲软的态势,也导致了一部分以运营公务机为主的135部企业停止运营。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涡桨和活塞飞机市场:德事隆航空稳居第一
涡桨和活塞固定翼机队占整个通用航空器机队的50%,2020年机队总数达1472架,从数量上来看是构成通用航空器机队的最主要力量。
从涡桨和活塞飞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来看,德事隆航空稳居第一,市场份额达30%,旗下机型种类众多,其中赛斯纳172和赛斯纳208分别为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活塞和涡桨的机型。赛斯纳172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轻型通用飞机之一,广泛应用于飞行培训等领域。赛斯纳飞机与中航通飞于2013年合资成立的石家庄中航赛斯纳负责赛斯纳208的总装和国内客户交付,并提供原厂维修服务。
钻石以23%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单发活塞机型DA40和多发活塞机型DA42是其最受欢迎的机型。中航工业作为中国最大的航空工业集团,以1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单发活塞机型运5和双发涡桨机型运12同样拥有可观的市场占有率。
——直升机市场:罗宾逊占据榜首
直升机机队占整个通用航空器机队的37%,2020年机队总数达1070架。从直升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来看,罗宾逊凭借R44和R22这两款“爆款”机型而占据榜首,占比达30%。总部位于法国的空客、美国的贝尔和意大利的莱昂纳多分别凭借23%、16%和10%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至四名。
——公务机市场:湾流霸占榜首
中国内地的公务机机队从数量上仅占整个通用航空器机队的11%,2020年机队总数达326架。从公务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来看,有着公务机中的“苹果”之称的湾流依然霸占榜首,市场份额达36%。
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庞巴迪、美国的德事隆航空、法国的达索和巴西的巴航工业分别凭借28%、13%、10%和5%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至四名。本田作为公务机行业的新进入者推出的HondaJet也凭借其超低的运营成本在中国崭露头角。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通用航空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妙梦]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zsmmy.cn/xqzs/202502-627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妙梦”!
希望本篇文章《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中国60年的航空发展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