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飞机发展史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飞机发展史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舱仪表和领航设备的研制取得进展,陀螺技术应用到飞行仪表上。
20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
1942年7月,德国23岁的奥海因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制造出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Me-262,同年7月18日试飞。
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大型运输机和超音速运输机,逐渐推广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
扩展资料中国民航飞机发展史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的策动下,原国民党政府所属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2000多名员工在香港通电起义(史称“两航起义”),12架两航飞机当日冒险飞回祖国怀抱。
这12架飞机,加上后来由两航员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小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初期的机队主体。
在这12架飞机中,包括由美国唐纳德·W·道格拉斯设计的DC-3螺旋桨飞机和之前提到的美国康维尔公司出品的“空中行宫”(CV-204),这架两航起义的唯一主机在1950年被命名为“北京号”,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机题写了“北京”二字。
20世纪50年代,我国向苏联陆续购买了伊尔-14飞机,承担专机和国内客运、货运任务。
1959年,民航局又向苏联购买了伊尔-18飞机,标志着我国民航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于此同时,一批有志于发展祖国航空工业的人们,也在为了为改变我国基本上依靠购买外国飞机来建设空军和民航事业的状况而不断努力拼搏。
1957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并制造的运(Y)-5,又名“丰收”-2首飞成功。
1998年5月,Y7-200A适航试验型飞机取得了我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国产飞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9年1月,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提出创建以提高产品制造质量、提高飞机舒适性为主要内容的国产新一代支线飞机的“精品工程”,经过改进改型,新机被正式命名为“新舟”60(MA-60)。
1999年9月,“新舟”60开始在长安航空公司投入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机
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试阐述对我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设想
中国的近代航空始见于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西方的大量学说涌入闭关自守了几千年的中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国内出现了许多介绍氢气球、飞艇和飞机的文章及。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航空道路。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爱国华侨冯如。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1911年他偕助手带着自己在美国设厂制造成功的飞机回国,就任广东革命军政府飞机队队长,不幸1912年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民国政府立碑誉其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其它著名的航空先驱者还有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记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开始了中国航空工程人材的培养,国内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吴仲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当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时,战乱频起。从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以及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流漓,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五十年以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国的行列。虽然与当今俄美等航空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勤劳、勇敢而智慧的,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艰苦创业,不懈进取的精神,龙的传人终有一天将走在世界航空的最前列!
中国从哪一年开始航空事业的
航院的同学吧
我国航空工业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
冯法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于清政府(即1910年)。从1910年到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动乱和战争时期,这时期所有的原材料,机载成品和设备几乎全部依赖外国进口,更没有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师,维修人员也很缺乏。根本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更谈不上航空科研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到1951年中国只有少量设备相当简陋的航空工厂,修理、装配和制造过少量飞机。1951年国家将航空工业体系建立纳入国家议程,中央军委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对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任务方针、组织领导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经过50余年的建设,我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配套齐全的航空科研设计,制造和试验的工业体系。
5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设备,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我国航空工业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试车台,飞行试验实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设备。
由于航空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我国在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等各种类型的机种都迅猛向世界各类先进机种靠近。
军用机从最初的仿制苏联的雅克-18飞机生产初级教练机,到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它的研制成功对培养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人员积累自行研制飞机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诞生,这是一种高亚声速歼灭机,使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军进入喷气时代。歼6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7和歼8等在其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和提高。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轰5、轰6、水轰5、飞豹等轰炸机,枭龙FC-1型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使我国飞机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种类上也不断增多,这也说明我国航空工业不但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创新,在研制飞机种类上也不放松,两者齐头并进。
民用飞机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之后“北京”一号、运7、运8等不断更新。直升机如直5、直8、直9、直11、“延安”2号、“701”型等种类多样。可以看出我国航空工业生产的飞机不仅能够保家卫国,固守我国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可以进入民用,为人民服务。在运输,邮递,救护,搜索, 抗震救灾,护林播种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用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我国航空工业从最开始的标志性研制和研发,到现在在经济上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潜力。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航空人才培养诞生。我国在先进战斗机发展方面,也可以与美国,俄国,欧洲等国家相互竞争。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实际就是科技的发展。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推进技术的创新,材料和结构的研制,航空电子与控制等的发展与进步是航空工业进步的基础。
展望未来,如何提高未来飞机的性能,空气动力学一直是航空器设计的考虑的关键。计算流体力学(CFD)仍是研究重点,欧拉和N-S方程的数值求解与网络生成技术备受关注,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仿生空气动力学等流动现象的研究将仍是未来的前沿课题。
推进技术方面,提高热机和推进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推力级,降低噪声,增加可靠性,减少排放。今后一段时间仍是发展的目标。组合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或非常规发动机的原理研究也是这一领域的重点。
材料和结构方面,金属材料仍然是今后飞机机体的主要用材,因而在不降低现有材料寿命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比刚度,韧性和抗腐蚀能力,同时也要开展比强度更高的新材料研制与开发。研究和发展实用的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分析,制造,检验和修理方法;研究和发展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机理和实用的无侦探伤技术;研究和开发耐高温树脂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材料等。
航空电子与控制方面,利用各种来源的导航信息,实施航迹的跟踪与管理。为实现全天候起降,要建立可靠的防撞系统。研制新的风切变探测装置及其回避系统。在座舱显示系统方面要增加显示信息和数据,增加实景画面,利用语音控制来提高飞行员的操作正确性。
我国未来的航空工业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进行创新和革新,在高端新科技上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在经济上能作出巨大贡献,生产更多民用飞机走进千家万户。
对飞行器分类的讨论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飞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航空,航天和航宇。他认为航空是在大气层中活动,航天是飞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内活动,而航宇则是飞出太阳系到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去航行。由此可以看出人类飞行活动是以地球为球经,以不同的距离进行划分的,也因此引出对飞行器的分类。
目前人类发射的能够航宇的飞行器极少,仅有先驱者号系列,和旅行者号系列,所以对其种类的细分暂时还没有。人类在航空和航天的活动相对来说十分频繁,航空器和航天器数量也已经十分庞大,而且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数量还会越来越多,增加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因此,对航空器和航天器的细分则是很有必要了,目前一般是从航天器和航空器两大方向细分。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航空器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分为两类:①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这类航空器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也称浮空器。②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这类航空器靠与空气相对动产生升力升空。航空器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军用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航空器根据结构不同也可以进行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没有按产生升力原理分类清晰,所以这里就以升力原理分类为主进行讨论。
①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它们是早期出现的航空器。气球一般无推进装置,主体为气囊,下面有吊篮或吊舱。因气囊内所充气体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热气球、氢气球和氦气球等。飞艇安装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飞艇可分为软式,硬式和半硬式三种。飞艇一般由艇体,尾面,吊舱和推进装置等部分组成。由于气球和飞艇的安全系数相对较低,特别是随着升空高度的增加,安全系数会越来越低。因此现代一般都用于广告、体育、休闲、部分科学考察或冒险活动等。
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主要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另外还有像鸟飞行一样的扑翼航空器和新近出现的倾转旋翼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分为飞机和滑翔机;旋翼航空器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扑翼机在微型航空器方向的发展潜力较大;倾转旋翼机具有旋翼机和固定翼机两者的优点,但结构复杂,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主要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大类。航天器主要用于,广播,气象,导航,侦察,地球资源探索,科学研究实验,军事空间探索等。
确切的说应该是: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自制飞机成功
下面把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前期历史给你介绍一下:
中国古代有大量与航空有关的发明创造
魏源1843年《海国图志》介绍过西方气球
咸丰五年(1855)上海墨海书店《博物新编》介绍氢气球和降落伞
陈其元1871年在《庸间斋笔记》介绍普法战争气球
吴友如创作《履险如夷》和《天上行舟》等航空绘画
华衡芳1887年自制氢气球试放成功
国内1901年出现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飞机考》
外国人1901~1902年在上海气球飞行表演
环龙1911年1月10日携飞机上海进行三次表演观众数万
他本人不幸在5月6日失事身亡。
之洞购买日本气球,清政府成立气球队
1908年气球队参加了太湖秋操
1894-1899谢缵泰设计中国号(CHINA)飞艇
余昆1910年初制成一艘飞艇,试飞成功
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自制飞机成功
1910年谭根在美国研制成功水上飞机
1910年8月北京南宛成立飞机制造厂
1911年4月秦国镛在北京进行飞行表演
1913年潘世忠在南宛设计制造飞机并试飞成功
1913年出现第一个正规航空学院——南宛航校
1918年,成立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巴玉藻任主任
1920年,广东飞机制造厂建立
1927年,创建上海虹桥航空工厂
1934年,国民政府和美国建立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
1935年,意大利与国民政府在南昌合办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41年,筹建了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
呵呵,建国后的航空史需要的话再问我哈!
关于“飞机发展史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清酒半壶]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zsmmy.cn/xqzs/202502-56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清酒半壶”!
希望本篇文章《飞机发展史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飞机发展史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飞机发展史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