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这一世纪里,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健康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一直是人类致力追求的美好愿望。
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健康?诚然,戒除一切生活中不良行为,建立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体育运动,是通往健康的必经之路。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适当的运动对保持和促进健康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过度的运动却是对健康不利的,同时还可能诱发某些疾病的发作。在这里我们将告诉你运动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科学的健身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地球在不停地转动,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月亮也在不断地变换着圆缺,树木花萆随风摇曳,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个“动”字。
“生命在于运动”一说,是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当时他在山崖上刻着:“你想健康吗?运动吧!”这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对促进人体健康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确实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所在。
哲人讲“生命在于运动”,民间俗话说“人必须活动”,就是说你要想“活”就必须动,“动”就是运动。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说过“动摇、则谷气消,血豚通,病不得生”,正确地指出了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力。美国一位运动生理学家甚至认为“缺少运动才是真正的慢性自杀,它给人们的危害不亚于酒精和尼古丁”,更是强调了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
运动是生命的助推力1、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泵功能的储备能力。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减慢心率,使心壁增厚,提高心脏射血功能。这种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功能调节更适应人体运动。运动也可预防减慢血管硬化。病理学家通过对数千具尸体解剖的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的各种动脉硬化发生率是14.5%,而体力劳动者只有1.3%。运动可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沉淀,扩展动脉,减小血块完全堵塞动脉的可能性。
2、运动能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向机体输送更多的氧气,并能及时排除二氧化碳。
3、运动能使骨骼肌更加健壮,关节更加灵活,塑造健美体形。
4、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动作协调。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
5、此外,运动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和脑力不衰,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
步入中年后,每逢腰酸、腿痛、脖子僵硬时,就想起“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至理名言。每次适量的运动之后,全身上下都会强烈地体验到一种轻松与舒适,往日肌肉紧绷、关节“生锈”、腿脚不灵等感觉在此刻也荡然无存。可见,“生命在于运动”是真理。
但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偷懒的机会: 发达的交通和通讯网络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人们徒步越来越少;家用电器的产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体力劳动的机会大幅度减少。
据统计,19世纪20年代,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动力,有4%来自机械能,其佘96%源于人和家畜的肌肉力量;可到了20世纪70年代,各种机械能占全部动力的99%,只有1%的动力来自人和家畜的肌肉力量。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运动呈不断相对下降状态,人类缺乏运动的状况已十分严重。如果长期不活动,各组织器官将发生退化和功能衰退,以至于危及生命。
19世纪初,德国著名医生戈菲朗特曾经指出:“ 世界上没有一个懒人可以长寿;凡长寿的人,其一生总是积极活动的 。”
我们应该牢记,一个健康的民族,必然是热爱运动的民族 。
虽然我国人口总数高达13亿,但根据1997年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人口所下的定义,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不低于30分钟,按此标准,统计资料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其中,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最大,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而年龄在2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最小,占该年龄段总数不到15%。45岁以上的人群中,体育人口数量又不断增加。这个数字反映出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少,年龄段集中,而最重要的特别需要加强锻炼的中青年段,锻炼的人更少,锻炼的时间也少。这大概是由于他们工作任务多,家庭负担重。其实,这些都不能视为偷懒不锻炼的理由,主要还是在思想意识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生命是宝贵的。人生犹如百代过客,电光火石,来去匆匆。珍惜生命,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锻炼,锻炼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2012中国有多少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在本书中所界定的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
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而社会体育中,体育人口与总群体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管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即对社会体育管理水平和制约人们体育参与的社会因素的评价,也存在着对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确定体育人口时主要在社会体育领域内进行。
我们强调体育人口对体育的直接参与性,然而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但十分热衷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的观赏者和体育传媒的视听者。这一人群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数量相当大,他们是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支配群体之一,他们与体育的亲和程度很高,具有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向实质性体育人口转化的基本条件,做好他们向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是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研究体育人口时不能忽略和排斥他们的存在。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没有展开对这部分非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讨论。
体育运动的教学、科研、新闻、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其中也确有一部分人不是实质性体育人口。但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大,对他们的忽略不影响统计结果。
下棋、打牌、钓鱼等类活动中,被采用的体育手段不多,身体活动性不明显,增强体质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暂不将仅以这类活动作为体育参与的人列为实质性体育人口。
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如参与者自身的初始健康状况、年龄性别、选择活动的方式、活动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时的负荷强度、活动后的实际健身效果等等,因此制定一个客观、科学又便于操作、统计的统一判定标准非常困难。
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我们认为提出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符合我国多数居民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
*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本次调查得到如下关于体育人口和体育参与情况的基本数据:
* 1996年我国有33.26%的16岁以上的人参加了至少一次体育活动,66.74%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
* 以上参加体育活动者中有部分人参加了体育比赛和表演,占成年人总数的23.05%。参加次数以1至3次者居多。
* 在1996年33.26%的体育活动参加者中,参加活动的频度是比较高的,有84.46%的人每周至少有一次活动,其中49.54%的人达到了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
* 在每次锻炼达到30分钟以上的占96.01%,且每周3次以上者中,锻炼的运动负荷强度在中等以上者为15.46%。因此可以认为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人口中,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口比例是15.46%,约为1.40亿人。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续川14日表示,到2010年,我国体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力争达到40%。
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续川对体育人口做了解释。他说,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大众健身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那些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且活动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上的人群。
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曾针对体育人口进行过专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的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续川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已达到人口总数的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续川说,体育人口比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一直不断努力改进工作,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全国已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2万人,他们接受专业培训后,再向广大群众传播体育健身知识。另外,国家及地方的体育部门积极致力于群众健身活动场点建设,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关于“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嬴雅涵]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zsmmy.cn/xqzs/202502-55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嬴雅涵”!
希望本篇文章《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1世纪是生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