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自然生命的手抄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自然生命的手抄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手抄报是报纸形式的一种文章内容,相当于小型黑板报,但是又区分黑板报,其特点是易制作、轻便。下面我带来的是自然生命的手抄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1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2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3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4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5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6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1
我是自然灵,生命的宠儿,在这蔚蓝色的星球上,到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让我轻轻的告诉你,我的快乐,我的忧伤,我的秘密。
我在空中驾着风儿游荡,春姑娘让我送去春的问候,于是,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他们在为我鸣锣开道,我给大地带来绿衣,给花儿带来色彩,给人们带来喜悦,看着我们的杰作把:春光荡漾,青草茵茵,溪水潺潺,花团锦簇,彩蝶翩跹,乳燕妮南,陶醉其中,我流连忘返。
人们脱去厚厚的包裹,在我怀里嬉戏,他们的笑容迷人醉人。他们的赞美让我心花怒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知我者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我的画册,我都有点忘乎所以了。
云儿忧思成疾,我为她分忧解难,土地焦渴难忍,我为她送上一杯甘醇。草儿受了委屈,让我帮她发泄。露珠,那既是我。也是她的泪。我为这一切由衷的自豪和快乐。
有时,我也很伤心,我千里迢迢的来给人们报喜,欢迎我的却是漫天黄沙;人们不珍惜我,任我与污垢同流,更让我害怕的是,人们不断让我吃脏东西,我的许多兄弟姐妹都变得面目全非了,这是怎么了。
我生气了,懒散了,任由大地千呼万唤始不来,我感冒了,不断打喷嚏,我掀起冲天巨浪,冲破人们的束缚,无拘无束中,我掀到了房屋。淹没了粮田,让人们流离失所,要知道这不是我的初衷,早知如此,人们当初又何必百般害我。
这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心痛,不知何时才能痊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的生命与历史同在,让我擦亮历史的镜头:
祖荻击楫中流,大呼恢复中原。
赤壁战火,照彻寰宇,定格历史瞬间。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撑起新中国的脊梁。
逝者如我,不舍昼夜。其中包含了神州大地的多少风云变幻,承载了中华儿女多少可歌可泣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这,便是我心中“神圣”的秘密。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我很快乐,也有忧伤。我将与你们同在。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2生命是脆弱的,同时生命也是坚韧的。我曾为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生命感叹和赞叹不已过。我更被大自然中的生命感动过。很多生命的出现都引起了我的思考与感伤。
一次无意间,在一堆碎石中看见了几棵新生的生命,它们看去是那么的脆弱,那磨的嫩黄与无力。仿佛一个刚出娘胎的婴儿,当我的手轻轻地触摸它们的嫩芽时,我感到了它们的颤抖。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如此脆弱的生命,却能石而出,抵抗无数次风雨的侵袭和无数次土壤沙砾的侵蚀而屹立在这土地上。这不得不使我为之动容与感叹。
记得有一次与哥哥去郊外捉鱼的时侯,在那一次使得我对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要到达目的地的时侯,眼前出现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在一个污黑发臭的泥塘中竟开出了一片很大很大的犹如葡萄似的紧挨着的紫色花朵。它们的花瓣片片紧挨着。似乎要团结力量来打倒污泥这噩魔似的。贵而不娇,艳而不俗,美而不妖。紫色的花瓣中点缀着像孔雀屏上的斑点,这不仅没有影响到花的美丽可爱,反而是画龙点睛。再加上那宛如扇形的圆弧绿叶的映托,更觉完美无比,从古自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品质一直被人们赞颂。但又有几人知道这比莲的`品质更胜一畴的污泥野花呢?
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吧。小草挣石而出,默默地奉献着,防止了水土流失,绿化了整个地球。而却遭到人类的践踏。但它们却始终没有埋怨过,人类践踏不尽,春风吹又生。紫色的花在污泥中绽放。化腐朽为神奇,化恶臭为清香,化污浊为洁净。它们用自己的生命向人类演译着生命的真谛。用自己博大的心怀包容了人类的贪婪与残忍,自私与恶毒。但人类呢?人类却给予它们一个更污浊更黑暗的世界。
地球赋予所有生灵存活的权利,然而,在许多因素下人类却剥夺动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权利。乱砍乱伐,导至了许多珍贵植物的灭绝,乱杀乱捕,让更多的动物种类消失。同时,时间告诉我们,地球上最后的生物就将只是人类。到时侯真的要像砍杀动物般地砍杀人类自己吗?
醒醒吧,人类!
放手吧,人类!
从现在起珍惜每一棵植物。
从现在起珍惜每一个动物。
更从现在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3坐在静谧的河边,阵阵微风轻拂。此刻虽不是很晚,但已经暗了下来,零星有几滴打在白皙的的皮肤上。伴着沙沙的叶子,一个问题闪现在我眼前:“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创生的意义是什么?”
于是,我躺在一片嫩草地上,轻轻的闭上双眼开始寻思起这个问题。盘古与女娲在创造生命的同时赋予人类两样东西:一是健康的体魄,二是丰富的情感,所以人总是多情的。
霏霏细雨,丝丝屡屡,牵动着人的心弦。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我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他带给我母亲般的温暖。大自然的气息,泥土的清香,花儿的秀美,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大江东去,黄河滚滚,将我带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境中去。万里长征途中的一幕一幕如**浮现在脑海里,内心的激动,满腔的愤慨占据了我的灵魂。于是,我决定为了祖国和祖国的的人民,我要奋起直追。祖先创造的大自然赋予我们万物的灵性和情感,但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感叹万千世界也无济于事的。所以,行动是人类进步的首要条件。
抗击“非典”的胜利,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搏击海啸的勇敢无畏,都足以证明人类没有辜负祖先的期望。
但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还带着一股稚气,但并不妨碍我们成为祖国的骄傲,我们有我们的目标,有自己的雄图大志,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为他添上无比绚丽的一笔。
实际上,生命也不过如此。
我现在17岁,我不知道这是所谓的花季还是雨季。但自从我脸上冒出青春痘的那一刻起眼睛里便多了一丝自信,因为青春是我的骄傲。青春的我们幼稚、潇洒,这份激昂的心是成熟的人人们怀念却无法再有的。青春是我生命的另一个始点,所以我将在大自然的搀扶下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生命旺季的时刻为自然勾勒出壮美的花边。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4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辆辆奔驰的汽车。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科技的发展,也带给人类一些不可避免的危险,可人们不重视这些危险,总以为可能性小,于是身亡事故就发生了。如果人类科技进步没有那么快,身亡几率也会变小,不过这不能怪科技发展,要怪就只能怪人们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在古时候,人类的科技虽没有现在发达,可生命安全率是比较高的,古时候,人类也都是病死,老死或被人劫走。克古时候的人都能够生存的长久些,古时候没有电脑与电视机的辐射,没有大声音的耳麦与麦克风来减少人的寿命,只有古代的乐器和歌舞。虽比不上现代,却也是名曲、名侓百出。古时候,溪水多,独自在小树林间悠然地闲待一会儿,便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要是在森林间带上某种乐器,于溪水合奏,便是人生一大乐趣。使人心情开阔,大敞心扉!
再看现实社会,小溪变少了,黄河、长江水位变低了,大部分水源被污染了,酸雨有时也会光临,地震变多了,空气都传播病毒,自然的环境和可想而知。人类的寿命也自然知晓。
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世界上因为有了生命而绚丽多彩。热爱与珍惜自己的生命,把握生命中的每分每秒。请记住,请时刻记住:生命短暂,一去不返!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5四十六亿岁的地球,前二十六亿年充满了孤寂与荒凉,只在二十亿年前,她的时间才真正开始——因为有了生命。
放眼眺望吧!让这片醉人的景色全然印入你的眼帘:
天高云淡的苍穹上几只雄鹰在搏击长空;波涛汹涌的江流中成群飞鱼在涟漪中跃动;生机盎然的树林间数匹狼虎在奋力追逐;暴风骤雨的洗礼中成片小草迎风挺立;雨过天晴的彩虹下无数的生灵合手言欢……
自然因生命而精彩,因生命而美丽。
也许,生命是这世界上最脆弱、最短暂的,但她们也是这世间最坚强、最美丽的。
正如野草。
一阵狂风,兴许会把它们连根拔起;一场暴雨,也许会把它们冲刷殆尽;一个脚印,或许会让它们失去生机……但是,只要有一丝阳光的照耀,几滴露水的沐浴,野草的生命便依旧不断延续。
生命是会衰败的。一瞬间,她们有可能枯萎,也有可能死亡。
然,她们曾经存在过、努力过、奋斗过、绽放过;她们是如此纯洁、如此坚强、如此美丽!
至此,已然无悔。
也许,这便是生命的真谛,是和谐的根本,是自然的魅力所在。
正是无数生命的坚强与努力构成了自然、构成了美。生命为美,死亡与衰败亦为美。
生命脆弱却坚强,生命原始却进化。正是这最终赋予了这颗星球生机,让她在二十亿年前拥有了时间、拥有了生命。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一切都是如此和谐。
生命的诞生、成长与终结一同在大自然中起舞,以最美的形态谱写出一曲和谐的乐章。
自然生命的手抄报6夏日炎炎,在这年的某一天一位伐木人来到松杉葱郁的皮克瓦路森林中,准备拿起大斧子劈下去。“砰”的一下把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咔的一下砍出了一个口子。
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森林保护者木木听见了有砍伐的声音,他便急促的飞过来大声喊到:“是谁这么吵,把我都吵醒了!”。伐木人好象没听见似的,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砍伐。木木严厉的说:“你赶快停下来,不然你会后悔莫及的!”,但伐木人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下可惹脑了木木,满肚子的怒火一下子涌上心头:“好你个‘鸟人’,给你脸不要脸,还不讲理,我看你的脑子好象一根木头,长虫了是不,我来给你治病吧!”木木决定过去教训教训他不可,而此时伐木人也身过来打木木,木木说是迟那时快嗖的躲开了。
伐木人怒气冲冲的拿起电话说:“兄弟们快来帮我一下,我的新家还缺家具呢!赶快。没过多久,一大群人蜂拥上来,各个拿起大斧子来砍树,茂密的皮克瓦路森林中的树被一棵棵砍倒。
木木见到森林哭泣的脸庞,他怒目圆睁,也拿起电话打给江河湖海四个哥哥:“哥哥们,人类在破坏森林,不断的在砍伐树木,让他们知道砍伐树木的后果是什么吧!”
几年过去了,山上是光秃秃的,一点儿绿色植被都没有了,那个伐木人把树都做成漂亮的木制家具了,他却得意洋洋的在自家欣赏,可皮克瓦路就没这么好运了,整天在哭。忽然在森林后传出一道恐怖的声音,原来是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声音越来越响,最后一个浪头打在了这个小山村里,连泥石流也随着巨浪来了。这雪上加霜的灾难把这个小山村给掩埋了,从此在这片原来充满爱和希望的土地上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意毁坏大自然,毁坏了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惩。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地球家园永远在这浩瀚的宇宙中绽放生命的绿色!
我有一个航天梦手抄报
航空筑梦手抄报的文案:
航天梦指的是“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航天梦第一是利用航天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增强国防实力;第二是发展地球近空间和临近空间轨道与亚轨道飞行技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与空间基础设施;第三是发展深空探测技术,深入探索宇宙起源及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以及探索宇宙奥秘做出开创性理论与实践贡献。
航天飞机是一种往返于近地轨道和地面间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垂直起飞,又能像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后在机场着陆。美国航天飞机由轨道器、外贮箱和固体助推器组成。苏联航天飞机本身未装备主发动机,因而只是航天器,不是运输器,需借助能源号运载火箭送上太空。
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早由美国研发。 著名的航天飞机有美国的开路者号、企业号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以及苏联的暴风雪号、小鸟号航天飞机和贝加尔湖号航天飞机。
航空梦名言:
1、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奋斗下去,向着新的高度,不断写下新的精彩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
2、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3、其实中国人的航天梦自古有之,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朝的万户,谁不想自由地在天空中飞舞呢?
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充满了“正能量”。
5、航天每一步,科技一大步。
6、在航天事业上,从落后到追赶,从齐头到超越,彰显了大国实力,显示出航天人不怕辛苦、不惧牺牲的伟大航天精神。
星空童话故事的手抄报图
我有一个航天梦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
梦想有一天能遨游于浩瀚的宇宙
长大后,我有一个梦
梦想中国的载人航天进一步发展
现在呢!我仍有一个梦
那是对中国航天的梦
中国精神的梦
中国的梦,航天的梦!
五千年的文化,跳动的脉搏
数千年的期盼凝聚一刻
这,中国人的梦啊!
中国的梦,飞天的梦
历史长河,航天步伐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突飞猛进
蓝天白云,浩瀚宇宙
数不尽中国精神凝聚其中
这,航天的梦啊!
航天的梦啊!历史的精髓任我们去传承
航天的梦啊!现世的辉煌让我们去创造
航天的梦!
中国的梦!
星辰大海追梦起航手抄报
『壹』 历史星空的手抄报怎么做
弄个朝代歌(如果是中国历史),搞几个历史故事,把中国原始,古代,近代(这3个时期很有代表性)各搞一个板块,进行介绍就是了~~~~~~~~~~~~~~~~~~~~~
『贰』 关于天体的手抄报图
1 手抄报素材
宇宙的诞生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奇点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们有关宇宙年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2003年11月份,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宣称,宇宙的确切年龄应该是141亿岁。地球的形成大约是距今45亿年。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 *** 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 *** os ,在法语中叫co *** 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 *** 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2 手抄报素材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H.N.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 ,A.S.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3 手抄报素材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 有八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
『叁』 关于宇宙的手抄报
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产生无限遐思的地方,宇宙的庞大至今仍然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作为我们全部能量来源、给予我们全部生命基础的太阳,相对于我们感性的理解能力而言已经是庞大无比,可是它同我们如今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相比又不过是沧海一粟。
自古,脚下一望无际的大地,是人们感觉平坦、厚重、坚实又可*的地方。宇宙科学就是一步一步地超越人们的这种踏实感的历史,每一个新发现都伴随着人们的惊奇和难以置信之感,几乎每一次难题的解决,都会从相关证据中牵引出更富挑战性的新难题。为获得这些知识,人类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努力,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是继续进步的阶梯,每一个难题的发现又都是对智力的挑战……。宇宙科学的发展历程既充满着理性和逻辑的魅力,又为人类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1、认识宇宙
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认识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球体。大地这个球体该放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呢?开始人们把它放在了宇宙的中心。后来,有个叫帕拉多喜的人发现天上的星星有一些在动——人们叫它们行星,与之相应,不动的星星便叫恒星。于是人们就说,天上的月亮、太阳、行星及所有恒星都绕着地球做圆周轨道运动。托勒密第一个用数学方法确定了地球与行星的关系,给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宇宙图景做出了定量的描绘。这个图景后来成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直至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才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移开。在哥白尼的体系中,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与其他行星一样沿正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
17世纪之前,人们—直都是凭借肉眼来观察大象,并借助一些简单的度量仪器来研究天体,主要是太阳、月球和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五大行星。中国人用他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古希腊、古罗马人用他们熟悉的神来给这些行星起了名字。1610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从而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看到了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新的宇宙图景。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天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建立了完整的大行星、地球和彗星运动理论,发现了一些新的行星、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并且把观察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了银河系的其他恒星系。19世纪下半叶,天文学家将当时物理学中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天体研究中,创立了天体物理学,从此开始了现代天文学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无论是天体物理理论,还是天体观测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传统的光学天文学领域,随着反射天文望远镜的出现,一改19世纪折射天文望远镜的局限,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不断增大。1908年出现了1.5米镜、1918年出现了2.5米镜、1948年出现了5米镜、1976年出现了6米镜,1993年口径10米的巨型天文望远镜问世,使人们的视野进入到更为遥远的宇宙空间。
1932年,美国工程师央斯基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宇宙无线电波,后来将这种无线电波称为宇宙射线,由此发现了了解宇宙的新途径,并创立了射电天文学。手段的改进是天文学发展的前提,射电望远镜的出现使宇宙全波段地展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使人类了解到一些根据可见光无法了解的天体和物质,例如超新星痕迹、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等。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探索宇宙的立足点不再局限于地球,1962年,美国探空火箭携带X射线探测器飞离地球150公里,发现了在地球表面无法接收的来自宇宙的强X射线,开创了空间天文学时代。1998年6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者号携带着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α磁谱仪,试图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
2、宇宙的结构
●梯级分布和各向同性
宇宙是自然科学最大的研究对象,关于宇宙,人类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了可能对宇宙进行某种科学解释、建立某种模型所必需的东西;已经让我们能够理性地推断可测范围之内宇宙的起源和不很久远时段内宇宙的未来;已经让我们能够发射地球卫星和为各种不同目的服务的太阳系际探测器;已经让我们能够以科技的方式展开对宇宙间智能生命伙伴的搜寻……
我们现在对宇宙的基本认识是:在相对较小的时空内,宇宙中的物质依次聚集为星体、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超超星系团……。宇宙在整体上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没有中心,任何典型星系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宇宙规律是一样的。
『肆』 手抄报可以粘星空纸上去吗
手抄报是可以连着星空紫上面去的不过连租了过后是很难够撕下来的并且年底时候一定要连正确
『伍』 宇宙生命之谜手抄报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的是从古至今版地球之外有没有权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第三部分(9-10):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陆』 我们老师让我们以星空为主题办手抄报,怎么办啊,能给我一些素材之类的吗,急急急
『柒』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手抄报。只要内容,不要太多。急急急。
人其实是一棵能走动的树,唯有抓紧土地,才能把握自己的呼吸;唯有仰望苍穹,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仰望时,莫忘脚下的土地;俯瞰时,心怀一片蓝天。
善于仰望,使目标明晰,让目光穿越现实的云层。司马迁虽遭刑辱,志于遗世之《史记》,终于流芳百世,千古称颂;孔明卧居茅庐而洞悉天下局势,终于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大展身手,助刘得蜀;曹雪芹家道中落,却给世人留下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如若没有司马迁痛彻心扉的劳苦,没有诸葛亮多年积蓄的辛劳,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汗水,何来践言遂志,流芳百世!仰望,得到的是美景,是向往后的“明志”;而善于着眼低处,脚踏实地,才是仰望的根基,成功的垒土。
甘于着眼低处,脚踏实地,奋斗的过程亦充满快乐,努力往往令人愉悦。滴水可以穿石,因为水看到的是顽石,所以才日复一日地冲击;珍珠出自河蚌的痛苦磨砺,磨砺时,河蚌就看到了愿景,所以才甘心忍受那锥心之痛。着眼于低处,脚踏实地,不应放弃对高处的憧憬,没有憧憬的奋斗是盲目的。
『捌』 探索宇宙的科学小报,文字和
如果简单点,你就简单说说太阳系的什么恒星,再简介一些基本的恒星知识回。比如太阳:表面温度达6000摄氏答度,中心温度达一万摄氏度,它是一颗中年恒星,已有60亿岁,再过六十亿年,它将变为一颗红巨星,急速膨胀,吞灭周围的行星。再介绍星系,已知的河外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它最早被认为是一个星云,之后经过研究才发现是一个星系,和银河系一样。然后简单介绍八大行星的顺序,可以介绍一下木星,木星在过去的几十亿年内温度不断上升,经研究发现,它在吸收太阳的热量,并可能在未来达到热核反应的温度,自己开始发光发热,成为一颗新的太阳。再介绍金星:表面温度达五百摄氏度,是由于表面大气中含三氧化二碳达百分之九十五,温室效应非常严重,警告我们要保护地球。最后介绍一下地球的未来:银河系将在三十亿年后撞上仙女座星系,在那时,地球将会撞得粉碎。哈雷彗星,每隔76-78年绕太阳转一圈,将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光临地球。再随便介绍一下小行星,或者是某个行星就行了。(可以删选一些)
『玖』 秋季星空的手抄报怎么写
秋季星空的手抄报
『拾』 关于宇宙得手抄报
材料: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当然也就是130亿年前发出的。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2009年)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再说得明确一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范围,或者说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以130亿光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当然,地球并不真的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个球体,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我们只能了解到这一程度。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一直以来, 天文学家和我们一样,想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最近,美国的太空网报道,经过艰苦的计算工作,天文学家发现宇宙超乎寻常的大,其长度至少为1560亿光年。“这样一个有关宇宙大小的发现,显然是以‘宇宙是球形的,是有限无边的’为前提条件的。这个假设是爱因斯坦最早提出的。”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陈大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长期以来,宇宙学研究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争论,宇宙究竟是球形的、马鞍形的、还是平坦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同杰说:“国际主流宇宙学普遍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是无限的。”那么,围绕宇宙的争论从何而来?理据何在?一种最为普遍的观点:在大爆炸之后,宇宙诞生了。“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是大约137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陈大明研究员说,“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质子、电子产生了。此后,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这些团块又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行星,在个别的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最终诞生了。宇宙是球形的、有限无边的?“认为宇宙是球形的观点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着,尽管不是国际宇宙学界的主流。”陈大明介绍说,“它的每一次提出,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这一观点很奇特。”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不久前,由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构建的宇宙模型:一个大小有限、形状如同足球的镜子迷宫。“形如足球”的模型令科学界震惊,因为这一学说宣称,宇宙之所以令人产生无边无界的“错觉”,是因为这个有限空间通过“返转”效应无限重复映现自身。威克斯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宇宙是无限的,是因为宇宙就像一个镜子迷宫,光线传过来又传过去,让人们发生错觉,误以为宇宙在无限伸展。这一惊人推断后来被《新科学家》杂志收录,同时作为一种“奇谈”在民间广为流传。 //ke./view/2496其实手抄报很简单,主要是画画。
中华民族多年以来,想的最多的是一个关于浩瀚宇宙的梦。
什么是中国梦?梦是风,伴随着我们共同成长;梦是火,是无法浇灭的希望;梦是光,引领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有关于航天的梦想日趋成熟,我们是它看着长大的孩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航天代表了我们的信仰。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早在古时候人们就望着遥远的天空遐想:天是一望无际的,天圆地方,地球也许是方的,后来人们才发现它是椭圆形的。在浩瀚的天地之间,人是那么地渺小,于是人们就开始思考:天上会不会有别的东西?古人信奉天上的神灵,于是在大地干旱的时候求雨祭祀;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信奉神灵,开始往更科学的方向探索。
到了21世纪,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世界,凡事以科学为主,我们生长在红旗下,科技是我们的催长剂。我国最瞩目的就是航天事业,从古至今,我们对于太空的遐想就从未停止,甚至先于其他国家,科技的进步帮助我们一步步将它实现。600多年前,明朝的万户早已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再来才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他成为了登陆太空的第一人;一直到后面,1969年7月美国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付诸于现实。
他们能够做到是因为科技在进步,同时敢于实践。他们身上有着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牺牲的勇敢精神。这是一个来自骨子里的传统基因。为什么别人可以成功,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我是否会成功?
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功登陆外太空,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每当我仰望星空时,那满天的星光使我无比震撼,它就好像是漫天的流萤一样,光彩照人,使我沉迷其中,无可自拔。我也常常幻想着,如果有一天我有幸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宇航员,登陆太空,我将会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的谜题。
也许会有人问:那么苦那么累,虽然很值得,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如果可以的话,区区不才在下,想要毛遂自荐,我的确很想尝试一下。我愿意接受这种磨炼,因为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愿意为此付出我所有的心血,只为了看着那代表着希望的火箭登陆外太空;只为了证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只为了看着它带着希望的火苗,将未知的谜团熊熊燃烧,对于所有中华儿女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我知道自己十分平凡又平庸,但是我愿意付出,成为那个平凡又有意义的人,把自己的锦绣年华献给我最爱的祖国,让自己的青春变得有意义。我国的一位著名宇航员刘洋,曾说过一句话,深刻地影响着我,也是这句话让我相信,我也可以像她一样为祖国添彩。巾帼不让须眉,我愿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像刘洋一样成为时代的楷模,人们学习的榜样,祖国的好孩子。
我也常常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光荣的宇航员,实现所有中国人的梦,登陆太空,探索飞天的感觉。我对宇宙中无穷、变幻莫测的奥秘好奇极了。但是在那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好好学习。刘洋的话犹如金科玉律,狠狠刻在我的心头,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说,逛街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可以和闺蜜们分享日常生活,很美好。而她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问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无疑是时间,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可她却为了自己的梦想无私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她的意志坚强不息,为祖国的航天梦发光发亮。这种精神值得令人学习与深思。对于即将到来的失败、挫折、嘲讽、困难,我已经做好准备去面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面对困难永不言弃,勇往直前,奋发向上,让祖国的航天事业更进一步。
梦想是我们追逐未来的动力。钱学森和其他科研人员用智慧搭起了通往宇宙的桥梁,用生命铸就了航天的宫殿。他们是如此的伟大,就算是穷尽我一生的学识,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精神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太过宏大,是伟人的壮举。一次又一次,他们不知做了多少次的实验,才取得成功。作为他们的后辈,我们要勇敢地前进,踏着他们留下的印记,去实现伟大的航天梦。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有无数颗像我一样的中国心。我们所有人在地球上都是渺小的,可就是这样渺小的人,却登上了月球以及外太空。
虽然我是渺小的,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我坚信自己将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宇宙,星空,它们正在向我招手,等着我,我会一步一步踏上航天之旅,实现我的航天梦。我的中国心算不上是多么耀眼夺目,我心里装着中国梦,梦里面又夹杂着对未知的探索。我很想去实现,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
航天梦既是我的梦想,也是整个中国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强大,科技强大,每个中华子民都有义务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添上关键性的一笔!扬我国威,在那浩瀚的宇宙之上。
关于“自然生命的手抄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浮统勋]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zsmmy.cn/xqzs/202502-520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浮统勋”!
希望本篇文章《自然生命的手抄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自然生命的手抄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自然生命的手抄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手抄报是报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