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有关恐龙的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恐龙的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
扩展资料:
在中国北方戈壁沙漠地区发现了乌拉特半爪龙、彭氏西域爪龙两种新的恐龙化石。这个发现有助于理解恐龙的进化过程。
新发现的两种恐龙属于阿尔瓦雷斯龙类。这类恐龙早期有3个指爪和较长的“抓握性”前肢,易于捕猎,后期却演化出短而粗壮的前肢和单爪,具有早期鸟类的特征。此前,它们的化石记录只包括约1.6亿年前的最原始类群和晚于9000万年前的进步类群。
新发现的两种恐龙正好处于中间过渡阶段,填补了进化过程中化石记录的空白。四肢的演化,使动物可以上天入地,向各个方向适应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种类,是生物进化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
虽然在演化为鸟类的道路上,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最终还是灭绝了,但却为我们理解恐龙在食物链位置上的变化提供了参考,即如何从食肉转变到食虫的。
研究团队成员、南非金山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约纳·乔尼尔认为,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的四肢演化或许与其食物的变化有关,晚期类群演化出的巨大单爪,很有可能是用来挖掘破坏朽木和蚁穴,帮助它们吃食内部的蚂蚁或者白蚁。
恐龙改变自己的主食,是因为地球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
百度百科—恐龙
1、历史: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2、形态
恐龙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适应,可使它们与原始的主龙类祖先辨别出来。在后期的恐龙中,这些特征经过更多的演化改变。
恐龙的共有衍征包含:
(1)后额骨缺失。
(2)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着胸锁三角肌,长度约是肱骨的1/3到1/2。
(3)肠骨后部有个突出区块,髋臼穿孔。
(3)胫骨末端边缘宽广,有个往后的凸缘。
(4)距骨有个明显上突与胫骨契合。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
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
3、生活习性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4、著名的十大肉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绝大部分都属于兽脚亚目,它们常常被称为食肉恐龙或兽脚类食肉恐龙。
体型最大的十大肉食恐龙有:棘龙、霸王龙、蛮龙、马普龙、鲨齿龙、奥沙拉龙、南方巨兽龙、诸城暴龙、魁纣龙、?西雅茨龙,(按照体型),目前所有食肉恐龙里棘龙的体型最大。此外,惧龙、吉兰泰龙, 高棘龙,索伦龙等也是体型极大的食肉恐龙。
5、分类
在传统上,恐龙被分类成三个族群:分为蜥臀类(像蜥蜴似的髋骨)、鸟臀类(像鸟类的髋骨)、慢龙类。
在蜥臀类中,其腰带非常类似於现生的爬行动物,其髋骨系统中,耻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则伸向体躯的後方。
在鸟臀类中,则具有较为复杂的腰带构造。其中髋骨系统中,耻骨已经转向体躯的後方,而与坐骨呈平行排列,与现生鸟类有些类似。同时鸟臀类在下颌骨也发展出了前齿骨。
慢龙类(意即缓慢的,具蜥蜴腰带构造的,恐龙)则具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腰带构造,称之为後腰型;其髂骨彼此相当的宽阔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长,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将近90度垂直位置。
扩展资料
德国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是由当时恶劣的“空间天气”造成的,也就是说,来自宇宙的强烈粒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并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从而致使恐龙灭绝。
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
科学家认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发导致了地球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而不能适应此种气候变化的恐龙也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灭绝。
百度百科-恐龙
关于“有关恐龙的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冷灵]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zsmmy.cn/xqzs/202502-507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冷灵”!
希望本篇文章《有关恐龙的知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有关恐龙的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恐龙的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恐龙(英文名: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