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

网上有关“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网上有关“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第三部分(第10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②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③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2)对词语的理解。

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绚烂:光彩炫目。

先驱: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丰富背景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课中,这些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补充、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课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比如,编小报、办墙报、搞展览。

2.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课题字面的意思,特别要理解“圆”的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归类梳理,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

3.这篇课文比较长,是略读课文,要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可以简单宽泛地提示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抓住“梦”和“圆”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默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课文不仅叙述了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圆的结果,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这应该成为课文研读重点。研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过程方面,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中国人民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探索方面,“神舟五号”的研制过程,充分表现了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5.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比如,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课文后面“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也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案例

片段:

细读文本,寻根溯源

师: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

(学生认真地读课文。)

生:我认为杨利伟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功臣。

生:我也有同感,作为太空飞行第一人,他对祖国忠诚的爱,对航天事业无限的执著,都令我们敬佩。

师:是啊,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出示一组身穿太空服的杨利伟,师生共同回忆2003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师:杨利伟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个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找到了吗?

生:“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师: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生:我认为这三句话是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

生:我认为这三句话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

生:我从课文第5、6自然段看出,杨利伟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对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他们是默默的无名英雄。

师:能说具体点吗?

生:从“一百一十多个单位”“多达三千多个”可以看出参加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

师:这么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生:同心协力。

生:团结合作。

师:对,只有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

生:“夜以继日”这个词语仿佛让我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

师:从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忘我工作的精神。

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师:是啊,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生命。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这个句段。

(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知道吗?——(出示课件)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学生朗读。)

师: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五、相关链接

1.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讯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讯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不断地发回各种数据。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观看自己国家的卫星。

“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2.中国为何要发展载人航天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载人航天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工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载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因此,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载人航天,对科技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载人航天技术,集中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多种学科、多种技术领域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载人航天在应用这些已有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为促进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载人航天的实现,又对这些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技术成果,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向前发展。因此,载人航天,对于科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虽然载人航天直接经济效益还不明显,但是,载人航天活动开发的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已经在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人到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环境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这些试验将不仅可以获得在地面条件下无法生产加工的新材料,还可以获得新工艺和方法。这些工艺和方法将为促进经济建设,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

载人航天,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载人飞船为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探明地球的资源、预测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美国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里进行了146项地球观察,其中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蔓延、森林火灾、积雪的覆盖融化情况等。将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的专家,就可以对地质、地理、农业、生物、水文、环境污染和矿藏等进行研究和评估。

3.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作三步走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即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开始启动,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1.澳大利亚旅行攻略

费用:斐济位于南太平洋。一般中国到斐济的往返机票都在8000元以上,属于普通淡季。但是,机票的价格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旺季斐济往返机票12000多。两个人去斐济旅游要多少钱?机票是大头,两个人的费用在2-3万之间。

必买清单:由于斐济的劳动力比澳大利亚便宜,澳大利亚愿意将羊毛运到斐济加工。所以斐济有他们的工厂店,比国内买的便宜。还有不同的颜色选择,可以在店内订购,完成后送到酒店。

斐济最著名的护肤品牌是纯天然材料制成的,其中椰子系列和手工皂系列最受欢迎。他们的产品畅销欧美,很多好莱坞明星都是他们家的忠实粉丝。唐当你来斐济时,千万不要错过。

斐济水很有名。看看他的忠实粉丝群就知道了。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斐济的水取自深层地下水,不接触任何外界物质。吃起来很甜,不加防腐剂。每一口都是天然健康的。

斐济土著热情能干,喜欢自己做手工制品,贝壳做的饰品,树木做的根雕等等。很多手工制品非常精致,充满太平洋风情。很多外岛也有自己独特的手工制品。如果你也喜欢收集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不妨好好挑选一下。

2.澳大利亚旅游攻略自由行

最佳方法:澳洲相亲的最佳路线是通过亲友介绍或加入海外相亲团。在国外,由于华人的圈子比较小,青年男女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所以还是要多渠道寻找另一半。

3.澳大利亚旅游攻略

您好,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问这个境外旅游指南,题目肯定是自由行,因为基本没有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和小组一起做作业,跟着小组走就行了。自由行涉及的东西很多。根据我接触过的客人,我来帮你策划。

一.签证

出境游除了必备的护照,还需要办理签证。现在签证办理很方便,网上或者旅游网站都可以办。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签证要求,比如东南亚,海岛等国家。签证很方便,比如落地签,电子签,或者只是护照照片,身份证户口本等基本信息。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欧洲、澳洲、美国、南美等国家,签证就稍微复杂一些。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材料,他们还需要银行对账单、资产证明(房产证、汽车所有权证、存款证明),甚至单人出行的保证金。所以,主题,关于你想去的国家,签证应该提前说清楚。如果它的东南亚,那么它没问题。你可以一走了之。如果去欧洲,需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办理申根签证,需要提前准备材料。

二、机票酒店

签证完成后,需要预定酒店机票。首先确定往返机票,然后根据自己旅行的城市定酒店。1.机票可以在飞猪、同程、携程等旅游网站查询预订。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合适的航班。机票是动态的,尽早决定。一般临时订的机票越多越贵。注意直飞还是中转,白航班还是红眼航班。我们到达的机场离我们办理登机手续的地方很近。

2.酒店,这个比较复杂,涉及酒店位置,价格,行程,酒店之间的交通,有没有中文服务。如果要订民宿,一定要注意安全。酒店可以在携程、Airbnb、Booking、Agoda等专业酒店网站进行查询和预订。

第三,交通

酒店订好机票后,基本就确定了大致的游玩方式,班车,两地的衔接,酒店到景区的交通。这个可以提前查询,也可以提前预定。接送可以在一般的旅游网站上预订,酒店之间的交通可以在当地安排。到了景点可以报名当地一日游,或者打车,当地的嘟嘟车。

四。景点或娱乐项目

景点门票也可以在旅游网站上查询和预订。注意提前查看博物馆是否闭馆,是否需要中文讲解,景点大概排队时间。游玩项目也可以提前在网上预订,特别是刺激或者危险的项目。一定要找有相关资质的旅行社预订。

5.通讯,钱,衣服,随身物品

这个比较多,可以跟进平时的行程来准备。

1.电话卡或者wifi,可以提前在网上购买或者租用。

2.货币,建议提前和中国银行预约。

3.服装;跟进当地的季节和气候准备。

4.晕车药、胃肠药、防晒防暑药、防蚊药等药品。

5.换个插头,跟进当地插座做准备。

6.日用品,洗漱用品,化妆品,拖鞋,保温杯.

生活用品太多,其他都是按照平时出行准备的。

以上是我的简要总结。如有遗漏或错误,请指正。

当前位置去澳大利亚旅游只需办理两种手续。

1.办护照。护照在户籍所在地公安局办理。我可以带身份证过去。

2.申请签证。在官网澳洲旅游大使馆申请签证,然后按要求申请。澳洲签证申请流程如下:1。签证申请人决定去澳洲的目的和行程。2.登录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官网或澳大利亚签证中心网站,浏览相关签证信息,下载签证申请表及签证申请所需资料清单。3.准备签证申请材料。4.签证申请人到澳大利亚使领馆指定的签证中心递交签证申请,缴纳签证费用。5.等待审计结果或补充资料。6.收到签证通知函后,要仔细核对所有签证信息是否正确,特别是签证有效期的起止时间和停留天数是否与申请的一致。如发现错误,应及时联系澳大利亚签证申请中心或相应的澳大利亚使领馆。

4.澳大利亚旅游路线

如果可以不要说英语,也不要。如果没有一个会说英语的人和你在一起,去澳大利亚会很困难。然而,唐如果你只是在大城市和周边的景点玩,不要太担心,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中国人,中国也有很多相应的旅游团。建议你半自由行,就是想看哪些景点。可以自己做计划,可以自己规划路线看市区的景点。当你遇到语言障碍时,你绝对可以向你的同胞寻求帮助。一些离周边稍微远一点的景点最好报名一日游。例如,如果你想看墨尔本的大洋路,你可以不要自己动手。因为开车穿过大洋路要7个小时,还不包括观光的时间。报个中国团或者人多的话,几个人包一车中国司机,师傅带你去玩,你就不你不必为此担心。

这里有一些其他的交通建议给你:

1.在澳洲过马路的时候,记得按路口柱子上的按钮,听到急促的嘟嘟声就可以过了。这个按钮是专门为行人设计的。如果你不不要按,车会一直开过去。不管你等多久,你都可以不要过马路。

2.谷歌地图在国外是非常实用和准确的。我可以帮你规划公交路线,检查班次,

3.在澳洲的平台上查询航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星期几,因为工作日、周六、周日的航班可能会有所不同,周末和节假日的航班通常会少一些。

2.澳大利亚没有公共汽车或电车停靠站。

:1970年4月24日5.澳大利亚攻略自助游攻略

,中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的音乐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中国进入了太空探索时代。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在轨运行三天后,卫星如期成功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返回式卫星遥感获取的遥感信息在土地调查、资源调查、地形测绘、灾害预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4月8日,cz-3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掌握了失重状态下使用氢氧发动机和两次点火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并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发射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走向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以来,到2000年,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26颗外国卫星。

1988年9月7日,cz-4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轨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远洋渔业、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澳大利亚AusetteBI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通信卫星。双束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有能力发射各种大载荷的商业卫星。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实现了中国的重大突破美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

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菲律宾马步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从而增强中国美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力。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为中国树立了典范在航天高科技领域的成功合作。

1999年11月20日,新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实验飞船,1999年11月21日飞船成功回收。中国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太空飞行。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实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技实验后,于1月16日准确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3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绕地球飞行108圈的神舟三号实验飞船,并于4月1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四号飞船。

2003年10月15-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4次,持续了21小时23分钟。顺利完成所有预定操作后,他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聂海胜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中飞了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钟,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常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e-1探测器。它是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中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联一号01从xi成功发射

:6.澳大利亚旅行攻略小报

.请推荐荷兰。10月,西欧的花还是很好的,西欧的花世界闻名。再加上欧洲人因为荷兰人热爱花园,所以荷兰的郁金香尤其美丽。即使是直男也会被蓝天下的美景所吸引。

1.在[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赏花

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位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的Lisse附近的花园的名字很奇怪。但实际上,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公园的场景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频繁出现在挂历、挂历、室内装饰画上,尤其是很多会议室、活动室的巨幅彩图。在高大的树下,有绿色的地毯草和一簇簇鲜艳的郁金香。从那个时候开始,这种球根花就被中国大多数人所熟知,甚至一提到郁金香就想到荷兰,反之亦然。这个公园里每年都有郁金香盛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师都加入了这个春季派对。除了郁金香,花园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玫瑰和风信子。还有巨大的温室,里面常年盛开着蝴蝶兰等热带植物和花卉。(1.公园里没有很多餐馆。建议提前买三明治、面包、饮料,可以在公园的草坪上野餐。2.在公园门口,你也可以租一辆自行车,骑到公园附近的花田和风车,但是骑的时候请带上头盔。)

2.在荷兰杨娇村的水边小镇漫步。

杨娇村位于荷兰西北部上艾塞尔的威登自然保护区。18世纪,这里曾是欧洲西北部最大的泥炭产地。因为村民们意外地挖掘出大量的野牛角,所以这里被命名为杨娇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村民们不断地挖开土地,现在的村子已经变成了窄沟、沟渠、湖泊交织的美丽景象。这个以运河和船只为交通方式的小镇有着荷兰威尼斯。来到这里,一定要租一艘有特色的平底木船,撑一根长竿,游走回更绿的地方。碧波荡漾在绿水之间,穿行在静谧的村落,品味宁静宜人的荷兰乡村,感受童话中的世外桃源。听船夫详细讲述每栋房子的故事,用心感受大自然带给你的惬意时光。

3.参观荷兰的杰作-[梵高博物馆]

梵高博物馆,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广场附近,主要收藏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及相关文物,总收藏量高达全部梵高的1/4s作品。它是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馆的作品在世界上。这是梵高迷必去的博物馆,总共收藏了所有梵高的1/4s作品。梵高美术馆展示梵高各个时期的s画,从早期的《吃土豆的人》,《向日葵》到晚期的《黄房子》,《卧室》和《麦田群鸦》,还有《丰收》,《圣马力海滩上的渔船》和《雷雨云下的麦田》。(如果选择自驾路线,沿途可以住很多有特色的民宿和酒店。)

3.住在荷兰的乡下。

你可以在路边找到一对善良夫妻经营的民宿。荷兰的民宿都很有特色。外观是独立的乡村别墅,内部装修非常精致。厨具、冰箱、wifi、花鸟小院,会让你想在这里多待几天。白天逛完杨娇村,去超市买些食材,然后自己做饭,和朋友或亲人在别墅外的草坪上野餐,享受荷兰的田园美景。它可以没有比这更令人愉快的了!

科技小报资料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 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至第3段), 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 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 段至第10 段), 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第11段), 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 登临月球, 探索火星, 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预设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 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这篇课文激情澎湃,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自豪与骄傲。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朗读从字里行间自豪和骄傲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说过程

 一、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新课程强调小学语文应注重朗读,以读代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中有几个部分有一些抒情的语言,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飞天梦实现时的激动、骄傲、自豪之情。为此,我在课题上先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然后说感受,再带着感情来读。为继续加深这一感情,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让学生再次升华骄傲、自豪之情。

 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航天技术发展的漫长和艰难的句子,体会其中的艰辛,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升华感情,为祖国感到骄傲。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朗诵课后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来加深感情。

 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把握朗读时机,唱响课堂旋律

 不仅朗读形式很讲究,对于某种朗读形式的指导也是十分有学问的。在指名朗读时,要注意一开始尽量不要叫朗读最好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叫班中朗读最好的学生来读,但接下来如果再让其他学生朗读的时候,往往就很难看到有人举手了。可能在大家的心里都认为自己没有他读得好,也就没有那个积极性了。这时如果你说“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或者“谁也想来读一读”,那等于是没说。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朗读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朗读到位,这时作为老师就得及时引导,而这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朗读指导的时候,一开始让一位朗读水平很一般的同学来读,那么其他学生已经从中听出不足的地方,往往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大部分学生都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再适时的抓住这一处加以评议指导,第二位学生就会在这一方面注意了。经过多次的朗读、评议和指导,学生就越读越有进步,越读越有劲了。如果学生读不出来感情,老师要进行范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梦圆飞天的激动之情、喜悦之情、自豪之情。

 总之,我充分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内容上放低要求,在粗知内容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应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读懂课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较为浅显。六年级学生能够理清课文条理,抓住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会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学习本课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制定目标如下:

 三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体会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中第一点是重点,第三点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读课文后获得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五、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询问家人丰富背景知识,课中资料进入课堂,间以录像辅助教学,课后将其制成小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本课所处在第五单元,这部分内容尚未接触。阅读单元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已经解决。

 六、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文章开篇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观点,然后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第二部分 选准感悟点,精读精品

 第二部分 这是文章的精读部分,也是解决重难点和情感价值观的部分。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我预设了三处进行研析。这三处都是通过精读感悟来完成的。不同的是“梦圆部分”我采用的是看画面——说感受——读——再说感受——再读的方法来进行;杨利伟的三句话的精彩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读,说缘由,升华读来再现历史瞬间,大写激励人生;反映人们辛勤付出的部分我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文字,想象画面,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最后辅以纪实文字,来强化情感。

 第三部分 拨丝剥茧,萃取精华

 古人的奇思妙想,万户的飞天及后来的人造卫星上天都是人们寻梦、尝梦、追梦、圆梦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概括并结合上下文、资料说明来体会人们对飞天梦的执着追求。

 第四部分 激情朗读,找准练笔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后布置的练笔等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王国维先生的“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这种教学境界是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变的追求。”

科技小报

宇宙是如何诞生并且演化到今天的?其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个科学命题——或者说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

大约14年前,人们一度以为有了完美的答案:通过对于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的观测,天文学家最终验证了1929年爱德文哈勃(Edwin Hubble)的猜想,即宇宙诞生于大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Big Bang)。之后,随着宇宙的演化,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乃至我们人类自身,都陆续登场。

2006年10月,正是凭借这一重要成就,美国科学家乔治斯穆特(George F Smoot)、约翰马瑟(John C Mather)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显然也还刚刚开始。就在此一个月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90亿年前,一种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的神秘力量已经存在。

也就是说,在整个宇宙诞生后不到50亿年时,就开始受到暗能量影响。而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或许这种力量并不存在,因为那个时候主宰一切的还是我们熟悉的引力。

尽管这一结果仍不能确定地告诉我们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但显然,它为我们彻底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关的论文也将发表在2007年2月美国《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这一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教授阿德姆瑞斯(Adam Riess)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距离真正了解暗能量仍然很远。但很显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给出了更多的‘线索’(clue)。”

宇宙为什么加速膨胀?

暗能量的发现过程极富戏剧性。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大爆炸发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速度将因为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而逐渐减慢,就像缓慢踩了刹车的汽车一样。也就是说,距离地球相对遥远的星系,其膨胀速度应该比那些近的星系慢一些。

但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科学家索尔皮尔姆特(Saul Perlmutter),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布赖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分别领导的两个小组,通过观测发现,那些遥远的星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换句话说,宇宙是在加速膨胀,仿佛一辆不断踩油门的汽车,而不是像此前科学家所预测的那样处于减速膨胀状态。

这样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观测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宇宙的传统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促使所有的星系或者其他物质加速远离呢?

科学家们将这种与引力相反的斥力来源,称为“暗能量”。但“暗能量”到底意味着什么?至今我们能够给出的,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宇宙结构“金字塔图景”:

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即由普通的原子构成的一草一木、山河星月,仅占整个宇宙的4%,相当于金字塔顶的那一块。

下面的22%,则为暗物质。这种物质由仍然未知的粒子构成,它们不参与电磁作用,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其和普通物质一样,参与引力作用,因此仍可能探测到。

作为塔基的74%,则由最为神秘的暗能量构成。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于我们对其性质知之甚少,所以科学家还不清楚如何在实验室中验证其存在。惟一的手段,仍然是通过天文观测这种间接手段来了解其奥秘。

对Ia类型超新星(supernova)的爆发进行观测,则是目前最主要观测手段。这种超新星是由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white dwarf)爆炸形成的,亮度几乎恒定。这样,通过测量其亮度,就可以知道其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进而了解其速度。

借助哈勃这样灵敏的天文仪器的帮助,我们至少可以观测到90亿光年之外,即了解宇宙在90亿年前的信息。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阿德姆瑞斯给我们展示的最新“暗能量”场景如下:

在大爆炸后的初期,宇宙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阶段。此后,由于暗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在引力作用下,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减速。

然而,至少在90亿年前,宇宙中另外一种力量——表现为排斥力量的暗能量已经出现,并且开始逐步抵消引力作用。

随着宇宙的膨胀,不断增长的暗能量终于在大约50亿至60亿年前超越引力。此后,宇宙从减速膨胀,转变为加速膨胀状态,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爱因斯坦的遗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曾经半开玩笑地表示:“有多少暗能量专家,就有多少暗能量模型。”也许这种说法不无夸张之处,但暗能量在理论方面的混沌状况,从中也可见一斑。

其中,最具戏剧性的理论,则是复活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的“宇宙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1917年,被认为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为了建立一个稳态宇宙模型,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不过,后来就连他本人也承认,“宇宙常数”只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但暗能量的存在,则为宇宙常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果暗能量就是这个宇宙常数的话,那么它的力量强弱将只和宇宙的大小有关。随着宇宙的膨胀,其体积逐渐增大,因而暗能量也将逐渐增大。最终,它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得宇宙从减速状态变成加速状态,并且一直加速下去。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迄今为止的观测结果,包括瑞斯最新的结果在内,与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理论“都很符合”。

但是,宇宙常数距离成为一种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还差得很远。一些科学家半开玩笑地说,按照这种模型,宇宙将一成不变地加速膨胀下去,未免太“枯燥”(boring)了一些。

当然,最为致命的是,按照量子场论计算出来的宇宙常数,比天文观测获得的上限至少也要高出10的120次方倍。

一个最为诡异但不乏科学依据的解释,是“多宇宙论”。观测和理论或许都没有错,事实上,在我们生存的宇宙之外,还存在多到无法计数的其他的宇宙。科学家们可以想像到的宇宙数量不是以万或者亿来计算的,很可能多到10的1000次方个。

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宇宙常数,而我们恰恰生存在一个宇宙常数很小的宇宙中。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上帝之手”,把一个适合智慧生命生存的宇宙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对于这种寄希望多宇宙存在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在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中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对《财经》记者说,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还远远谈不上“原理”。

更为尖锐的批评,则认为这种解释与其说是一种科学理论,倒不如说更像一种宗教信仰。

为避免这种冲突,科学家们提出个各种暗能量理论,来代替宇宙常数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精质(quintessence)模型、幽灵(phantom)模型等,张新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也分别提出了精灵(quintom)和全息(holographic)模型。

宇宙的未来

如果这些替代的暗能量理论能够成立,它们所指向的将是截然不同的宇宙未来:

根据精质等动力学标量场(scalar field)模型,宇宙的未来将复杂得多;也许将继续加速膨胀下去,也许会减缓膨胀的速度,甚至走向收缩,导致宇宙最终以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缩”(big crunch)收场。

而根据幽灵模型,暗能量将不断增大,导致宇宙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膨胀。最终,宇宙将走向“大撕裂”(big rip)。

精灵模型则给出了一个“振荡的未来”。张新民对《财经》表示,根据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整个宇宙将在加速膨胀和减速膨胀之间反复演绎,“大坍缩”和“大撕裂”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不会出现。

最大的困难,在于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研究暗能量的手段仍然十分有限。目前,最主流的仍然是借助超新星的观测。但有些人担心,特别是在宇宙早期,可能超新星的亮度也不是恒定的,它也有自己的演化过程。

即使这种担心可以排除,鉴于这些超新星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观测它们的难度,在瑞斯看来就像在两个月球的距离之外观测一个60瓦的灯泡。即使哈勃望远镜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也存在难以消除的系统误差。

通过对大尺度宇宙结构(比如星系团等)的研究,或许能为暗能量提供新的线索。一旦暗能量存在的话,星系团的形成过程可能要更慢一些,因为引力需要先克服这种斥力。

目前,一个空间探测计划斯隆数字巡天(SDSS)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为期五年的运行,一旦全部完成之后,这一足以覆盖四分之一的天空的精细光学成像设备,无疑将披露更多的细节。

据悉,目前中国科学家也正在试图利用北京附近新上马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来观测超新星,从而探索在中国首次进行暗能量实验研究的可能性。而利用伽马暴(超大质量星体爆发而形成的宇宙高能辐射),也许将为进一步研究更早期的暗能量提供间接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朱宗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对于伽马暴天文学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点类似于1998年暗能量刚被发现时的超新星天文学,但其某些性质,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可能用来研究暗能量。

那么,是否有可能利用实验室来直接研究暗能量呢?一些人已经宣称,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瑞斯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一些科学家也希望利用短距离(short-range)的引力实验,发现暗能量的线索。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的物理学家西恩卡罗尔(Sean Carroll)也对《财经》记者强调,要找到一个更具确定性的模型,不仅需要天文学上的数据,可能更需要来自粒子物理学的证据。尤其是2007年即将在欧洲投入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许“我们可以期待”。

不过,由于对暗能量的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机理还不清楚,很多科学家认为,短期之内还无法对实验室内的工作寄予太大希望;更为现实的渠道,或许仍来自天文观测。

如果不出意外,普朗克(PLANCK)探测器将于2007年一季度正式升空,它将对天空进行更加精密的探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皮尔姆特也表示,由它所在的实验室负责设计的超新星加速探测器(SNAP),按照计划将于2013年或者2014年升空。

“在未来五到十年中,我们对于暗能量的性质或许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康瑟利斯(Christopher Conselice)对《财经》记者说。

几乎没有人否认,暗能量对于整个宇宙学乃至物理学而言,都不啻是一场革命。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曾明确表示,“如果不解决暗能量这个‘路障’,我们就无法全面理解基础物理学。”著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大爆炸发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速度将因为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而逐渐减慢,就像缓慢踩了刹车的汽车一样。也就是说,距离地球相对遥远的星系,其膨胀速度应该比那些近的星系慢一些。 但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科学家索尔皮尔姆特(Saul Perlmutter),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布赖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分别领导的两个小组,通过观测发现,那些遥远的星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换句话说,宇宙是在加速膨胀,仿佛一辆不断踩油门的汽车,而不是像此前科学家所预测的那样处于减速膨胀状态。 这样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观测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宇宙的传统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促使所有的星系或者其他物质加速远离呢? 科学家们将这种与引力相反的斥力来源,称为“暗能量”。但“暗能量”到底意味着什么?至今我们能够给出的,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宇宙结构“金字塔图景”: 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即由普通的原子构成的一草一木、山河星月,仅占整个宇宙的4%,相当于金字塔顶的那一块。 下面的22%,则为暗物质。这种物质由仍然未知的粒子构成,它们不参与电磁作用,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其和普通物质一样,参与引力作用,因此仍可能探测到。 作为塔基的74%,则由最为神秘的暗能量构成。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于我们对其性质知之甚少,所以科学家还不清楚如何在实验室中验证其存在。惟一的手段,仍然是通过天文观测这种间接手段来了解其奥秘。 对Ia类型超新星(supernova)的爆发进行观测,则是目前最主要观测手段。这种超新星是由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white dwarf)爆炸形成的,亮度几乎恒定。这样,通过测量其亮度,就可以知道其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进而了解其速度。 借助哈勃这样灵敏的天文仪器的帮助,我们至少可以观测到90亿光年之外,即了解宇宙在90亿年前的信息。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阿德姆瑞斯给我们展示的最新“暗能量”场景如下: 在大爆炸后的初期,宇宙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阶段。此后,由于暗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在引力作用下,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减速。 然而,至少在90亿年前,宇宙中另外一种力量——表现为排斥力量的暗能量已经出现,并且开始逐步抵消引力作用。 随着宇宙的膨胀,不断增长的暗能量终于在大约50亿至60亿年前超越引力。此后,宇宙从减速膨胀,转变为加速膨胀状态,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曾经半开玩笑地表示:“有多少暗能量专家,就有多少暗能量模型。”也许这种说法不无夸张之处,但暗能量在理论方面的混沌状况,从中也可见一斑。 其中,最具戏剧性的理论,则是复活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的“宇宙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1917年,被认为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为了建立一个稳态宇宙模型,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不过,后来就连他本人也承认,“宇宙常数”只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但暗能量的存在,则为宇宙常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果暗能量就是这个宇宙常数的话,那么它的力量强弱将只和宇宙的大小有关。随着宇宙的膨胀,其体积逐渐增大,因而暗能量也将逐渐增大。最终,它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得宇宙从减速状态变成加速状态,并且一直加速下去。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迄今为止的观测结果,包括瑞斯最新的结果在内,与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理论“都很符合”。 但是,宇宙常数距离成为一种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还差得很远。一些科学家半开玩笑地说,按照这种模型,宇宙将一成不变地加速膨胀下去,未免太“枯燥”(boring)了一些。 当然,最为致命的是,按照量子场论计算出来的宇宙常数,比天文观测获得的上限至少也要高出10的120次方倍。 一个最为诡异但不乏科学依据的解释,是“多宇宙论”。观测和理论或许都没有错,事实上,在我们生存的宇宙之外,还存在多到无法计数的其他的宇宙。科学家们可以想像到的宇宙数量不是以万或者亿来计算的,很可能多到10的1000次方个。 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宇宙常数,而我们恰恰生存在一个宇宙常数很小的宇宙中。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上帝之手”,把一个适合智慧生命生存的宇宙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对于这种寄希望多宇宙存在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在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中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对《财经》记者说,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还远远谈不上“原理”。 更为尖锐的批评,则认为这种解释与其说是一种科学理论,倒不如说更像一种宗教信仰。 为避免这种冲突,科学家们提出个各种暗能量理论,来代替宇宙常数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精质(quintessence)模型、幽灵(phantom)模型等,张新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也分别提出了精灵(quintom)和全息(holographic)模型。

如果这些替代的暗能量理论能够成立,它们所指向的将是截然不同的宇宙未来: 根据精质等动力学标量场(scalar field)模型,宇宙的未来将复杂得多;也许将继续加速膨胀下去,也许会减缓膨胀的速度,甚至走向收缩,导致宇宙最终以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缩”(big crunch)收场。 而根据幽灵模型,暗能量将不断增大,导致宇宙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膨胀。最终,宇宙将走向“大撕裂”(big rip)。 精灵模型则给出了一个“振荡的未来”。张新民对《财经》表示,根据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整个宇宙将在加速膨胀和减速膨胀之间反复演绎,“大坍缩”和“大撕裂”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不会出现。 最大的困难,在于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研究暗能量的手段仍然十分有限。目前,最主流的仍然是借助超新星的观测。但有些人担心,特别是在宇宙早期,可能超新星的亮度也不是恒定的,它也有自己的演化过程。 即使这种担心可以排除,鉴于这些超新星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观测它们的难度,在瑞斯看来就像在两个月球的距离之外观测一个60瓦的灯泡。即使哈勃望远镜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也存在难以消除的系统误差。 通过对大尺度宇宙结构(比如星系团等)的研究,或许能为暗能量提供新的线索。一旦暗能量存在的话,星系团的形成过程可能要更慢一些,因为引力需要先克服这种斥力。 目前,一个空间探测计划斯隆数字巡天(SDSS)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为期五年的运行,一旦全部完成之后,这一足以覆盖四分之一的天空的精细光学成像设备,无疑将披露更多的细节。 据悉,目前中国科学家也正在试图利用北京附近新上马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来观测超新星,从而探索在中国首次进行暗能量实验研究的可能性。而利用伽马暴(超大质量星体爆发而形成的宇宙高能辐射),也许将为进一步研究更早期的暗能量提供间接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朱宗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对于伽马暴天文学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点类似于1998年暗能量刚被发现时的超新星天文学,但其某些性质,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可能用来研究暗能量。 那么,是否有可能利用实验室来直接研究暗能量呢?一些人已经宣称,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瑞斯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一些科学家也希望利用短距离(short-range)的引力实验,发现暗能量的线索。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的物理学家西恩卡罗尔(Sean Carroll)也对《财经》记者强调,要找到一个更具确定性的模型,不仅需要天文学上的数据,可能更需要来自粒子物理学的证据。尤其是2007年即将在欧洲投入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许“我们可以期待”。 不过,由于对暗能量的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机理还不清楚,很多科学家认为,短期之内还无法对实验室内的工作寄予太大希望;更为现实的渠道,或许仍来自天文观测。 如果不出意外,普朗克(PLANCK)探测器将于2007年一季度正式升空,它将对天空进行更加精密的探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皮尔姆特也表示,由它所在的实验室负责设计的超新星加速探测器(SNAP),按照计划将于2013年或者2014年升空。 “在未来五到十年中,我们对于暗能量的性质或许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康瑟利斯(Christopher Conselice)对《财经》记者说。 几乎没有人否认,暗能量对于整个宇宙学乃至物理学而言,都不啻是一场革命。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曾明确表示,“如果不解决暗能量这个‘路障’,我们就无法全面理解基础物理学。”著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舟三号飞船在产品进场的第4天,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 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试验结果表明: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由于一个O形橡胶密封圈因低温变形失效而导致的! 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专家们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低温严寒下,参试人员用149件保暖物品,严严实实地将火箭关键部位包裹起来,同时不断地吹送热风,直到临近发射前15分钟,才把这些保暖物品撤下来。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过,在神舟五号飞船进场前进行最后一轮地面试验时却发现,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的要求。……70天以后,科技人员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 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据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舟六号构型与神舟五号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构成。由于这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飞船取消了附加段。 按照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状态,3个舱段由前到后的安装次序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的电能。 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的舒适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驾驶飞船。

“神舟五号飞行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只能算是进行了试验,这一次神舟六号任务才是环控生保系统的真正使用。”神舟六号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原主任设计师傅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竭力为航天员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人类要想脱离地球探索外层空间,必须设法创造一个人类可以在太空生存的小环境。太空舱内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不但是载人航天器上最具载人特色的一个重要系统,而且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生命安全。 “舱内的空气比地面还好” 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从太空返回时,他说:“舱内的空气比地面还好。” 傅岚说,神舟六号和神舟五号采用了同样的供气体调压系统,氧气、氮气由高压钢瓶携带上飞船,通过控制阀进行释放,使得舱内气体成分大致和地面一致。 神舟六号飞船共带了50公斤左右的氧气,不仅可以满足两名航天员多天的需要,还可用于应急状态时使用。由于高压钢瓶装载高压的大气,需要承受210个大气压的压力,所以研制难度较大,一只钢瓶的造价大约为5万元人民币。傅岚说,万一飞船在返回时落在海上,在返回舱内还有一套应急系统可以产生供航天员使用24小时的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确保航天员不会缺氧。 在保持空气中充足氧气的同时,飞船内部还采用了先进的通风净化系统,可以将空气中各种灰尘杂质及时清除,使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以上。 温度17到25摄氏度,相对湿度30%到70%

关于“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努力啊大东硕]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zsmmy.cn/xqzs/202502-4016.html

(13)

文章推荐

  • 步步高家教机S1可以卖多少钱 步步高家教机h8价格

    步步高家教机S1可以卖多少钱不同型号不同价格。H5:1498元,H8:1998元,H8s:2398元,H9:2798元,H10:3498元,smart1:2998元,smart2:3498元。步步高家教机h8中的新东方课堂里的新概念英语是新版吗亲爱的网友您好:新东方课堂里的新概念英语视频是根据外语教

    2024年12月10日
    486
  •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将星模式怎么玩 真三国无双6将军位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将星模式怎么玩《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的将星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游戏模式,下面是具体的玩法说明:1.解锁将星模式:首先,你需要完成游戏中的主线剧情模式,解锁将星模式。一旦解锁,你就可以进入将星模式开始游戏。2.选择名将角色:在将星模式中,你可以选择扮演历史上的各位著名将领,如刘备、关

    2024年12月15日
    69
  • 以岭药业的股价为什么会暴跌?

    网上有关“以岭药业的股价为什么会暴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以岭药业的股价为什么会暴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以岭投资真正的价值是,通过莲花解热的品牌价值,疫情的爆发让莲花清瘟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成为价值无价的超

    2024年12月23日
    43
  • 逆周期板块是指什么?

    网上有关“逆周期板块是指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逆周期板块是指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逆周期板块是指不跟随经济周期运作的板块,经济景气时股票不一定上涨,经济不景气时股票也不一定下跌,逆周期板块包括:农业、医疗、影视、

    2024年12月28日
    15
  • 十大保险公司的排名好的保险公司

    网上有关“十大保险公司的排名好的保险公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十大保险公司的排名好的保险公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买保险,最怕遇到坑蒙拐骗了,不找家大公司买,还真没法安心。今天就目前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况,为大家整理出排

    2024年12月30日
    13
  • 私募持有哪些股票基金比较好

    网上有关“私募持有哪些股票基金比较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私募持有哪些股票基金比较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私募持有哪些股票基金比较好_私募股票的特点私募持有的股票基金一般都有什么样的好处呢?你知道私募股票有什么样的特点吗?以下是

    2025年01月02日
    16
  • 怎么计算股票的压力位和支撑位

    网上有关“怎么计算股票的压力位和支撑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计算股票的压力位和支撑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市场中的顶部或底部往往构成阻力位或支撑位;技术图形中未补的缺口也形成有效的支撑位或阻力位;均线也有助于投资者判断支

    2025年01月03日
    29
  • 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网上有关“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石投资”)于2008年10月9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注册成立。凯石投资

    2025年01月04日
    22
  • 全球十大强国排名

    网上有关“全球十大强国排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全球十大强国排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全球十大强国排名:中国、美国、德国、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1、中国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

    2025年01月18日
    13
  • 宣传片文案案例【三篇】

    网上有关“宣传片文案案例【三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宣传片文案案例【三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策划#导语在宣传片拍摄中,文案是整个拍摄过程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在整个宣传片拍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任何优秀的宣

    2025年01月22日
    3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努力啊大东硕
    努力啊大东硕 2025年02月06日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努力啊大东硕”!

  • 努力啊大东硕
    努力啊大东硕 2025年02月06日

    希望本篇文章《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 努力啊大东硕
    努力啊大东硕 2025年02月06日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努力啊大东硕
    努力啊大东硕 2025年02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个历史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司岷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